5年前,一轻食品将旗下的两个著名老品牌义利和北冰洋正式整合。同年,张旭升开始参与义利的电商转型。
在义利的企业文化展示厅里,记者看到了10多个不同时代的北冰洋汽水瓶,从80年代到现在,北冰洋的瓶型和商标不断地发生着微小的变化。对于一个百年老店,也许只有穿过历史,才能发现百年商业的发展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。这痕迹的每一步也许并不那么明显,但积累经年,让见证者不禁感叹。“现在北冰洋使用的商标是2011年恢复生产前由一个80后女孩设计的,她对商标的造型进行了微调。”北冰洋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旭升对国际商报电商周刊记者说,北冰洋汽水恢复生产初期,是以“小时候的味道”为宣传语,但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,北冰洋汽水一经上市,也到了并未经历过80年代北冰洋汽水辉煌年代的年轻人的喜爱。
北冰洋复出传奇的一个时间节点是2014年夏天,很多北京消费者也许都还记得,去年夏天北冰洋在很多地方都是脱销状态。张旭升给记者揭示了背后的秘密:“从2014年5月开始,北冰洋的销量就开始不断增大,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,产品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,于是我们在一条日产量18000箱的流水线的基础上,又紧急增加了一条日产量为原流水线两倍的生产设备,日产量达到了54000箱,这才解了燃眉之急。”
目前,北冰洋在北京市场的火爆可以从他们汽水瓶的流通上看出来。记者在北冰洋厂区采访时,看到大量的空瓶正被送回生产车间,这些瓶子在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后将被重新灌装,在市场上循环流通。记者很好奇在市场上流通着的北冰洋玻璃瓶究竟有多少,张旭升给出的数字是:40万箱,也就是480万瓶。这些瓶子的长度加起来大约长达864公里,也就是说,这些瓶子如果一个接一个地码放,可以从北京一直摆到南京。
义利在恢复北冰洋生产时其实并未能预料今天的这种局面,毕竟2011年的饮料市场已和20年前大不相同,仅碳酸饮料市场,就有多得几近饱和的本土品牌和洋品牌激烈地竞争着。“当时我们的想法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。”张旭东说。
义利的厂区里,至今依然陈列着几十年前制造酸三色、话梅糖、巧克力威化等糖果类产品的老机器。这些老古董被安置在透明的玻璃盒子里,让参观者回忆起那些儿时的味道。然而,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:“过去再美好也已逝去,未来再未知也马上就要来临。”若不是互联网席卷了整个商业世界,人们也许很难将义利北冰洋和京东联系到一起。
三周前,义利和北冰洋真正开始了和京东O2O项目“京东到家”的合作,现在人类能通过京东到家的App在家中动一动手指,就能让义利的果子面包和玻璃瓶装的北冰洋汽水等商品送上门来。这种交易在消费者和百年义利散布于北京市的70家门店间展开,物流配送的范围是门店周围3公里,配送人员由京东到家快递员或者参与京东到家的众包快递员组成。
在接受国际商报电商周刊记者采访时,张旭东的手机响个不停,后来记者才知道,张旭东的手机里有个门店店长的QQ群,那些不断跳出来的消息,都是来自各门店里有关京东到家业务的具体问题,等着张旭东来一一解决。“我们的门店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”张旭东说,由于门店店长的平均年龄比较大,对信息化的销售手段和库存数据更新操作不是十分熟悉,才造成了一时忙乱的现象。
记者在百年义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门店里看到,收银台上摆放着一台由京东到家提供的移动终端,店长能够最终靠它接收消费者的订单,然后把商品打包,快递员来取货时同样通过它进行扫码确认订单,这个移动终端相当于一个京东到家专用的智能手机。
这家门店的女店长叫卢纳新,40多岁,义利在京东到家上成交的第一单就发生在她的门店。她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是通过电子表格更新库存,以免消费者下了单,实际上店里却已经缺货的情况发生。
对于百年义利而言,年轻消费者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填补是京东到家最吸引他们的地方,前者让老字号的影响力更广,后者让老字号的影响力更深。
这种合作像我们正真看到的那些北冰洋的历史用瓶一样,老汽水又一次被装进了新瓶子。